——人民醫院以科研創新推動醫院發展紀實
通訊員:杜巍巍、高婷
2月23日,英國自然出版集團公布了最新的“自然指數”(Nature Index),武漢大學人民醫院居于全國醫院第11位,湖北省第1位。
作為一項國際公認的科研評價指數,自然指數對于評價科研機構在國際高水平學術成果產出方面具有標志性意義,成為國內外知名大學和研究機構極為重視的一項權威指標。本次排行中,武漢大學人民醫院從強手如林的國內頂尖醫院中脫穎而出,加權分值從上輪評價的第17位攀升至今年的11位。
人民醫院院長唐其柱認為,這些標志性成果的獲得,充分體現了醫院在高水平科研方面的雄厚實力和強大創新能力,也是醫院多年來科研創新為導向推動醫院學科建設和跨越發展的碩果,更是醫院踐行“一切為病人,為病人一切,為一切病人”的服務理念,追求患者“滿意指數”的底氣所在。
高水平醫學科研放異彩
一年內,人民醫院科研人員在Nature(《自然》)系列刊物發表近10篇“牛文”;國內論文發表總數,在全國醫療機構中排名位列前三;科研項目成果亮相國家“十二五”科技創新成就展,接受黨和國家領導人的參觀檢閱……各項科研指標大放異彩,科研工作屢創新高,科技創新成就令人矚目。
人民醫院始終秉持“科研要創新,人才是關鍵”的發展理念,千方百計引進人才、不遺余力培養人才、竭盡所能用好人才,采取系列措施激發人才的創新活力。專門制定了多輪青年重點人才培養計劃,加大拔尖人才培養、扶持、選拔力度,強化“想干事給機會、能干事給職位、干成事給地位”的觀念,努力營造有利于優秀人才脫穎而出和人盡其才的良好環境,同時不斷提升福利待遇,努力構建適宜人才發展的工作生活平臺。
2008年來,人民醫院著手建立湖北省模式動物中心,吸引留學海外的學者歸國效力。如今,這個擁有基因工程小鼠品系1000余種、自主研發基因敲除大鼠300余種的研究平臺,已經從一開始的心腦血管疾病研究,延伸到了心血管疾病、代謝性疾病、腫瘤、神經系統疾病等多個領域,并成功孕育出李紅良教授等一批蜚聲海內外的“大?!睂W者。

除李紅良外,該院還有神經內科張振濤教授、眼科沈吟教授、鄧迎峰博士等一大批優秀科研骨干。他們的科研成果屢屢在Nature或其子刊、PNAS(《美國科學院院報》)等世界四大名刊上亮相,充分展示了科技創新的巨大實力,更激發了了全院中青年人才的創新潛力。
“這些研究成果都是分子層面的,對醫院治病救人有什么用?”面對這樣的不解,唐其柱解釋,“醫學基礎研究的最重要的作用,就是為了從分子乃至基因層面,解釋一些未知疾病和難以治愈疾病的發生機理,深化對疾病發生發展的認識,從而為疾病的預防和診斷提供理論依據,為未來的治療措施和藥物研發提供基礎?!?/span>
醫學創新落實在病人身上
2008年的一天,一位接受腹膜透析治療的42歲尿毒癥女患者,因置入的腹透導管兩次出現腹腔內的漂移,需要再次劃開長達6厘米的傷口,第三次進行導管復位手術?!斑@樣活著,真是生不如死!醫生求求你,再想想辦法吧!”患者傷心跪地的哭訴,讓一位年輕的醫生,無數次自責。
這名醫生,就是武漢大學人民醫院腎病內科王惠明教授。本著延長患者生命、同時盡量減少附加傷害的想法,王惠明萌發了臨床創新的想法。他查閱無數資料做過無數次試驗,終于研發出一把以他姓氏命名的“王氏鉗”。這一創新發明,一舉攻克了困擾醫學界多年的難題?!巴跏香Q”因操作簡便、創傷小、成本低,同時有效減少飄管并發癥,并將常規需要在手術室內完成腹膜置管改進為床邊微創置管,無疑是中國250萬終末期腎病患者的重大福音。
面對泌尿系結石這一普遍性疾病,該院泌尿外III科主任程帆教授創新經皮腎鏡取石術(PCNL)的通道技術。如今,這一技術在人民醫院已讓4500名患者受益。為了推廣這項新技術,程帆教授團隊還連續舉辦20多期培訓班,足跡遍布全省,培訓省內外基層醫院學員達2000多人,成為省內最早、最具備影響力的專項技術培訓班。
生殖中心持續科研創新將試管嬰兒臨床妊娠率提升至60%左右,神經外科引進神經內鏡、頸動脈斑塊剝離等國際高精尖診療技術,胃腸外科創新開展經自然腔道直腸腫瘤局部切除手術……像這樣來源于臨床實踐的創新屢見不鮮。這并非偶然,恰恰是緣于臨床醫護人員持之以恒的鉆研和琢磨,才真正解決了實際問題,更好地服務病人、回報社會。
營造全院創新發展氛圍
多功能床上鍛煉裝置,讓癱瘓患者在床上進行各種關節訓練;防血栓護手墊,讓患肢抬高,避免血栓的高發;眼部術后沐浴防水套裝,讓眼病手術患者避免術后眼睛沾水……護士的一些小發明,讓住院患者頻頻點贊。
神經內一科ICU護士長劉艷,是小有名氣的“護士發明家”。她那雙手似乎有“魔力”,普通材料到了她手上,就成了為病人服務的“秘密武器”。她的20余項發明和實用專利,就是最好的證明。
這是人民醫院致力創新的一個縮影。2000年以來,醫院先后5次獲得國家級科技獎勵,全國獨此一家;獲得各類專利400多項,位居全省醫院第一;護理科研項目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全省首例……
從基礎研究到臨床創新再到護理發明,在“敬業求是、埋頭實干、不畏艱難、勇于超越”的醫院精神激勵下,每位員工都在結合自身崗位實際進行創新:或對疾病研究提供新思路,或為疾病診治提供新手段,或向群眾就醫流程提供更大便利。
每一次創新,不僅讓人驚喜,而且不斷刷新患者的“滿意指數”。2016年,該院累計服務400余萬門診患者、近16萬次住院患者,患者滿意度常年保持在99%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