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網訊(通訊員李舒、章曉聯)為了廣泛交流結核病基礎研究及臨床防控的最新進展,11月5至7日,第五屆中澳結核與免疫大會/過敏免疫重點實驗室年會暨武漢大學醫學名家論壇(第十二期)在武漢舉行。來自中國、澳大利亞、美國、日本等國家的近200位學者及研究生參加了本次會議。武漢大學副校長唐其柱出席。
開幕式上,唐其柱致歡迎辭,介紹了武漢大學的有關情況。他希望以這次會議的召開為契機,促進國內外學者在結核病基礎及臨床科研方面的交流與合作。湖北省過敏及免疫相關疾病重點實驗室主任、大會主席章曉聯主持開幕式。

為期兩天的結核與免疫學術交流會聚焦了結核感染研究的前沿熱點問題,對結核感染天然免疫應答、適應性細胞免疫應答、宿主非編碼RNA調控結核分枝桿菌感染的分子機制、糖生物學在結核感染中發揮作用的機制、結核診斷及疫苗的前沿研究進展、結核感染各類動物模型的構建及運用、結核感染合并糖尿病的研究等議題展開了深入探討。
澳大利亞悉尼大學教授Warwick Britton指出,結核感染影響了全球四分之一的人口,結核病以及結核病導致的死亡給全球造成了的巨大負擔。結核病的長期控制需要比目前的卡介苗(BCG)更有效和更持久的疫苗。他介紹自己的團隊近期研究出一種能夠表達針對結核分枝桿菌抗原Ag85B240-254的P25 CD4+T細胞表位的重組流感病毒(rIAVs),這種重組病毒可以作為一種新型的疫苗,他們的動物實驗證實了他們的這種疫苗能夠有效的抵抗結核分支桿菌感染。
章曉聯介紹,結核病是目前威脅人類生命健康的三大傳染性疾病之一。她們團隊通過高通量小分子隨機文庫,篩選出了能特異性結合BCG表面ManLAM的單鏈DNA配體。該單鏈DNA配體能阻斷BCG ManLAM與巨噬細胞表面抑制性受體的結合,同時促進ManLAM與活化性受體的結合,進而增強BCG刺激下巨噬細胞M1型的極化和Th1細胞活化,從而增強細胞對結核菌感染的抵抗力。將該單鏈DNA配體與BCG聯合免疫小鼠和猴,能有效地增強小鼠和猴對結核菌感染的免疫力和保護作用。此項研究為增強結核疫苗-BCG的免疫效果提供了一條極具前景的新途徑和方法。
美國西雅圖兒童醫學研究所教授Kevin Bradley Urdohl介紹,結核病是一種高度異質性的人類疾病,主要通過氣溶膠中的結核分枝桿菌感染。他們實驗室運用超低劑量的結核分枝桿菌(1-3個菌)創造出一種新的小鼠感染模型,用來觀察結核肉芽腫中的T細胞反應,這種小鼠模型更接近生理感染的過程。
悉尼大學教授Carl Feng介紹了他們最近使用的Opal多重免疫熒光技術在肺組織中進行的免疫表型相關的研究。這種方法能夠量化各種類型病變中免疫細胞的數量和相對分布。
悉尼理工大學教授Bernadette Saunders團隊研究發現,宿主的miR-146a在調節宿主免疫中發揮重要作用,具有作為宿主靶向治療結核病的治療潛力。
昆士蘭大學教授Katharina Ronacher介紹,她們團隊發現了肺結核和糖尿病:新陳代謝和免疫功能之間復雜的相互作用。她們認為,2型糖尿病(T2D)患者從潛伏性結核病(LTBI)發展為活動性結核病(TB)的風險會增加。同時,結核合并T2D病患者更有可能治療失敗并復發。
詹姆斯庫克大學研究員Andreas Kupz介紹,卡介苗(BCG)是唯一獲得許可的結核病疫苗,對結核病具有可變的保護作用,但仍然是黃金標準??ń槊绲母牧贾饕獓@三種策略:重組卡介苗株、異種接種途徑和加強接種。目前尚不清楚結合這些策略是否有益,特別是在免疫抑制的情況下。新結核疫苗的臨床前評估嚴重傾向于免疫原性,但安全性是人類使用的主要考慮因素。他們的數據表明,來自結核分枝桿菌(Mtb)基因組的“毒力”抗原的表達是增強抗結核療效的最有效方法。
悉尼大學教授Stefan Oehlers介紹了他們使用斑馬魚-分枝桿菌感染模型研究血管靶向治療肺結核的最新成果。利用感染了M. marinum的斑馬魚幼蟲和成年斑馬魚,闡明了肉芽腫的形成與血管功能障礙之間的雙向相互作用。使用VEGFR靶向藥物限制血管生成,通過阻斷ANG2 /TIE-2信號通路來降低血管通透性,以及使用抗血小板藥物激活血栓細胞,這些都是潛在的宿主定向治療方法,可以減輕感染負擔并保護宿主免受分枝桿菌感染。
日本東北醫科藥科大學教授顧建國指出,糖基化修飾在蛋白質折疊、靶向、識別和功能中起著重要作用。事實上,糖鏈結構的改變與許多生理和病理事件有關,包括細胞粘附、遷移、細胞生長、細胞分化、腫瘤侵襲以及感染。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N-糖基化可以作為一個開關調節細胞生長和粘附,在細胞粘連,過渡以及癌癥轉移干擾分子機制整合蛋白和生長因子受體(如表皮生長因子受體等)。
此外,來自同濟大學、深圳大學、復旦大學、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中科院呼吸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中科院武漢病毒所、華中農業大學等的代表分別作學術報告。
據悉,由于結核病發病率高、死亡率高、耐藥率高、缺乏好的疫苗,結核感染導致的結核病是傳染病中死亡率最高的疾病。2015年以來,每年舉行的中澳結核病和免疫學會議都召集來自中國、澳大利亞的主要研究人員,討論結核病控制方面的當前挑戰以及基礎和臨床研究的最新突破。本次會議由武漢大學過敏及免疫相關疾病湖北省重點實驗室、武漢大學基礎醫學院聯合主辦,從結核感染免疫機制到應用研究開展廣泛的討論交流,共同探討結核防控領域所面臨的新挑戰,分享結核基礎、臨床研究的新突破,共同商定結核免疫防控的新策略,加強了武漢大學與世界結核研究領域頂尖專家之間的合作交流。
(攝影:屈子璐 編輯:付曉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