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李金芯)5月18-24日,美國芝加哥大學醫學院WUMER項目組一行四人,來醫學部參加教學及教師教學發展工作。
項目組成員包括住院醫師培訓管理專家劉恩揚(Jon Lio)醫生、內科學專家斯科特斯特恩(Scott Stern)教授、家庭醫學實習教學主任索尼亞·奧約拉(Sonia P. Oyola)教授、老年醫學和姑息醫學專家桑迪圖恩(Sandy Tun)教授。教學對象為臨床醫學專業高年級學生、研究生、參加培訓的住院醫生及臨床教師。
斯科特斯特恩是美國內科醫學委員會資深委員,他提出“從癥狀到診斷”的臨床思維理念,所著《Symptom to diagnosis: An Evidence-Based Guide》被翻譯為多種語言出版,網絡點擊量超過百萬次。工作期間,他向我校臨床醫學教師詳細講授疾病的診斷步驟及臨床思維的建立方法,選取“暈厥”和“急性腎損傷”兩個主題進行理論教學和案例討論教學示范,從理論到實踐闡釋如何減少誤診和如何在教學中培養學生臨床思維能力。
索尼亞·奧約拉向我校全科醫學教師介紹了美國當今家庭醫學概況與家庭醫學住院醫師培訓體系,共同討論將美國家庭醫學住院醫師培訓模式應用于中國醫學教育系統的可借鑒之處,對臨床學院全科醫學教師和青菱街、紅鋼城街、水果湖街等3個社區衛生服務實踐教學基地老師開展“一分鐘教學法”帶教技能培訓,廣大教師積極參與培訓和討論,紛紛表示對如何在繁忙臨床工作中提高帶教質量十分有益。
桑迪圖恩結合腫瘤案例向師生們介紹了美國姑息醫學的發展、治療團隊、工作特色等內容,并與醫學教育管理者、醫學人文教師、臨床醫生和醫學生展開討論,探討姑息醫學的重要性和中美醫學人文教育模式異同,大家一致認為在“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下,加強醫學人文教育、提高醫學生人文素養十分重要。
工作期間,專家團隊還就合作舉辦中美醫學教育學術會議、共建開發臨床思維教學平臺、拓展選派教師赴美培訓領域等事宜與醫學部達成意向。
